:::

校務發展計畫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國民小學中長期校務發展計畫

110 年 08 月 30 日

  • 計畫緣起

    學校要不斷的發展,必須隨著時代和社會而不斷的改革。根據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學校改革,就歷史的發展而言,分為社會取向、學術取向、人格取向及成就取向等四方面。

    本校原住民學生數佔全校學生 97%,因為學生讀寫算的基本能力比一般生弱,成就取向儼然成為本校發展的取向。它著重於教學管理,設法提高教學的精確性和直接性,利用多媒體教學設計,發展儲存和接收系統來儲存方案內容。所以,非常重視教學層面的改革,因為只有真正從教學層面著手,才是增進學生學習成就最直接的途徑。

    然原住民的學生向來給予外界音樂、舞蹈、體育表現優良之印象,多數原住民學校往往也以此作為發展的重點,個人也非常肯定上述做法,但在如下的實例裡,除了音樂、舞蹈、體育的發展外,不難看出原住民學校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一、民國 85 年苗栗縣泰安國中校長再擔任校長一職十多年的觀察經驗中,指出原住民學生的教育 品質低落、基本學習能力差、兩性關係模糊以及中途輟學學生是一般生的 60 倍。

二、 1980 年大專程度人口比例而言,全國總數是原住民的 7 倍; 1988 年擴大為 10 倍;至 1994 年全國大學生有 341,320 人,而原住民大學生只有 1,243 人,僅佔 0.36﹪而已,這種差距逐年擴大,並無減緩之趨勢。

    在教育權相對弱勢下,無法產生偏鄉百姓應有的社會流動,原住民多從事高危險、高工時、低所得的低層勞動工作,是以青壯年因工作因素死亡者眾,又加上原住民的離婚率偏高,使得原住民重點學校單親與隔代教養家庭比率居高不下,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偏鄉學校的教育問題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會一直被各界討論下去,也一直無法將問題改善解決。

    所以,原鄉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除了發展音樂、舞蹈及體育的潛能外,設法提高教學的精確性和直接性,重視教學層面的改革,真正的從教學層面著手,才是增進偏鄉學生學習成就最直接的途徑,才能促進偏鄉應有的社會流動,原住民社會的惡性循環才會被瓦解,偏鄉孩子才有一個充滿健康、多元、文化與自信的未來。

    本校為全國第一所太魯閣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未構築一般學習領域教育及民族教育之新型態原住民族教育模式,推展太魯閣族文化實踐教育,以彩虹之子 Gaya 為核心概念發展民族課程。「Gaya」是指太魯閣族一切生活規範及風俗習慣,是族群裡最為重要的核心價值,也是太魯閣族最重要的倫理價值觀。課程方案融入 Gaya ,培養孩子具有真實(balay)、忍耐(knrmun)、慷慨(mhuway)、憐愛(gnealu)的良善品格及文化底蘊,並形塑互助合作關懷及分享的團體氛圍,進而展現做為未來郭民的社會行動力,成為一位真正的太魯閣族人。

    個人身為學校的領頭羊,務必了解本校學生的需要,也知道如何拉進學校與社區之間之距離,在個人的校務發展計畫裡,根據本校的特性與需求,針對課程與教學層面、文化層面、親職教育層面等重點闡述

empty head

貳、校務發展計畫之理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價值

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平安健康的成長」,是學校發展的主要目的。面對各種學校教育課題,需要回歸學生為主體的原點來進行思考與衡量,才能確立學校經營的核心價值與教育意涵;對學校而言,必須時刻以學生為中心的信念,於推動校務時,帶領同仁建立共識,站在以學生為本位的立場上,提供孩子教育發展的機會,並關照到不同學習背景、社經資源差異的孩子,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念充分發揮。

二、建立信任的合作夥伴關係

   「行政、教師、家長」是學校經營的鐵三角,彼此是互助協同支援服務。行政的角色在於建立以服務、支援為主的教學信念;支持教師成長、精進課程教學;引進家長人力及各項資源,讓孩子的學習更臻完善。促進親師之間良性溝通,整合學校教育觀點的異同,讓親師齊心合作共創新局;建立行政與教師同為一體的理念,共同為校務發展及學生學習而努力。

三、建立以課程教學為核心的運作機制

    學校行政運作是為推動課程與教學必要措施及後援,因此,建構以課程教學為核心的運作機制,是學校經營非常重要的課題。在推動行政業務時,必須建立統整的平台,將這些行政事務與課程教學進行聯結,避免學校行政偏離課程教學的需求。

四、提供學生舞台開啟學生多元智能

教育的目的在於啟蒙與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每位學生都能瞭解到自己的長處並充分展現,學校的各項行政及教學措施,均需提供不同的機會,讓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充分體驗及發展,開啟其多元智能。

五、營造安全校園環境

安全的校園才能讓家長安心、老師放心、學生專心,建構安全校園硬體、使校園無死角,結合親師生及社區力量成立安全網絡,落實學生安全教育,學習保護自己;並發揮發揮輔導效能,促進親師生心理健康;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已,欣賞別人,在生理及心理的安全充分獲得保障下,學生才能全心學習。

參、本發展計畫之內涵:

(一)兼顧知識能力與品德的內容:使學生習得正確的知識,充實帶得走的能力,學

      生擁有自信優雅的特質。

(二)兼顧過程與結果的呈現:採取開放民主的過程,並獲得精緻優良的品質。

(三重視組織與個人的發展:促進學校永續發展,並協助教師自我實現。

(四依據專業與行政準則:展現教育專業素養,並循行政原理原則執行。

  本發展計畫延續 110 年 01 月所訂「校務發展計畫」,執行期間為自 110 年 8 月起五年。(逐年修訂)

肆、學校現況背景分析

  (一)學校基本資料

      【國小】

校名

花蓮縣瑞萬榮鄉萬榮國民小學

學校

類型

一般      非山非市

■偏遠      特偏      極偏

原住民族地區學校

原住民重點學校

校址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231

電話

03-8751449

傳真

03-8751467

網址

http://www.wlops.hlc.edu.tw

校長

蘇連西

E-mail

siring0717@yahoo.com.tw

教務()主任

周佳樺

E-mail

chiahuaya@gmail.com

教職員工數

校長

主任 (特教資源中心 )

級任教師

科任教師(含專輔)

特教班教師

資源班教師

巡迴輔導班教師

專任人事

專任會計

幹事

校護

工友

值日夜人員

約僱人員(民族教師)

族語專職教師

合計

1

3

6

3

1

0

5

1

1

1

0

2

1

25

班級數及

學生人數概況

班級類別

班級數

學生數

1年級

2年級

3年級

4年級

5年級

6年級

普通班

1

1

1

1

1

1

47

附設幼兒園

0

0

藝術才能班

體育班

 

6

47

非集中式

特殊教育

分散式資源班

身心障礙類

資賦優異類

巡迴輔導班

身心障礙類

3.5

36

資賦優異類

                                                 

 

  ()學校背景分析

    • 學校 SWOT 分析:

因素

S(優勢)

W(劣勢)

O(機會點)

T(威脅點)

S(策略)

地理環境

  1. 位處萬榮鄉治所在地,人力與行政資源豐富。如文物館、衛生所、分駐所、戶政事務所、展望會、家婦中心等,均設於本學區內。
  2. 鄰近林田山林業園區、西寶溫泉帶及明利村碧潭等,戶外教學資源豐富。
  1. 校園幅地小,相關戶外教學及遊樂設施規畫有限。
  2. 綠蔽率低,小部分校地歸屬與居民產權模糊。
  1. 西寶水力發電廠預定設施工程現正進入最後環評及居民意見調查,對未來學區與學校資源之挹注有待觀察。
  2. 西寶溫泉帶之開發案,現正進入評估階段,成案後,可望帶動學區整體之社區發展與文化經濟產業。
  1. 小黑蚊肆虐,縣府雖補助教室紗窗加裝工程,不僅數量有限,室外活動仍然無法避免蚊害。
  2. 本學區居民除裝有自來水外,大多仍習慣使用簡易自來水或山泉水,有一定程度的造成學生衛生保健之威脅。
  1. 以「實現學校願景」與「彰顯文化圖象」為校園環境規劃與發展之主軸。
  2. 在學校有限的資源與師資人力運用的權衡思考下,以教師分組方式分別設計生態、環境、文化等重大議題課程,全校實施。
  3. 行政團隊應保持敏銳的社區觀察與發展,以隨時掌握地方資源脈動,整合相關活動及課程安排,營造多贏。
  4. 結合學校推動健康促進議題課程與衛生所衛教服務,宣導有關居家衛生與身體保健之課題。

學校規模與學區文化特色

  1. 本校為 6 班小型學校規模,學生不及百人,易於管理。
  2. 本學區居民 99%均屬同源之太魯閣族人與賽德克族人。
  3. 本學區居民大都信奉天主教與基督教長老會,極少為其他教別,信仰教派相對單純。
  1. 學生人數日益減少,少部分學生為越區(長橋、鳳林)就讀。
  2. 99%均為原住民,社經地位相對弱勢,加上社區民眾大多以務農及打零工方式謀生。社區的守望功能及家庭的教養功能也隨之式微。
  3. 本校學生約 22%屬特殊家庭學生(括單親、隔代、低收入等),在教學管理與親師溝通上,確實有所困難。
  1. 本校因為本(萬榮)鄉中心學校,亦為中區特教資源中心學校,加上原住民族教育法之保障,裁併校之可能性細微。
  2. 經評估 3~5 年的學生人數,尚可維持在 50 人以上。
  3. 本校執行原民會專案補助辦理之「推動以民族文化為特色之民族教育校本課程」已逾 4 年,逐漸有所規模。亦可作為本校的發展特色。
  1. 學生班級人數少,學科競爭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動機,稍嫌不及。
  2. 編制內教職員工 13 名(不含特教中心教師),其族群背景,含校長雖有 6 位,大都兼任行政教師,主要在教學現場並擔任導師之人員大都為非原住民族籍,故在推動民族教育及文化課程之融入或主題教學時,有一定的難度。
  1. 鑒於學生人數少及班級人數不一,整潔活動與大隊競賽活動之規畫,將朝打破班級界線,全校學生分成混齡小組之方式實施。
  2. 因 99%居民及學生,均屬同源之族人,有利於規劃推動以太魯閣族 / 賽德克族民族文化為內涵之校本課程。教師為課堂教學之靈魂。翻轉學生學習,就必須先翻轉教師教學觀與提升專業能量。
  3. 民族教育本位課程之推動,將透過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的提升與社區在地文化與語言理解的實地操練與學習,增進教師教學作為。

學校硬體設施及設備

  1. 100年完成行政教學大樓之耐震補強工程與剪力牆文化圖像之設置。
  2. 102年完成教師女單身宿舍之耐震補強工程。
  3. 校園環境設施與教室教學設備,大致完善。
  4. 本校設備修繕維修與添購之 SOP 流程與管道,均有一致與時效性的管控。
  5. 本校目前校長及承辦採購之主任共 2 人,均有政府採購人員資格,故在需求計畫、經費估算、工程發包與施工的流程上,有一定的經驗與能力。
  1. 教室不足,沒有閒置空間,故較難規畫具多元、精緻而生活性教育的空間。
  2. 校長及負責採購業務之主任,雖常參加相關研習並認證合格,但畢竟非專業之工程規劃及採購人員,但為充實並改善教學設備設施,給予師生良好的教與學環境,不得不為。時而造成校長及承辦採購業務人員之壓力,有時更難尋覓兼任行政教師擔任採購工作。
  3. 校園幅地小,相關戶外教學及遊樂設施規畫有限。
  1. 本校為鄉中心學校,能見度高,訪客亦多,在資源的爭取上較有優勢。
  2. 校長及承辦採購之主任,均有政府採購人員資格,故在需求計畫、經費估算、工程發包與施工的流程上,有一定的能力。
  3. 教室及活動中心各項設備,資本門部分,每年度均依需求會議提出改善計畫與經費預算,報請相關單位與人員爭取。
  1. 公部門財政日益窘迫,資源亦趨有限,申請的管道及機會相形不易。
  2. 政府採購之相關法規,常有修訂調整及解釋文之情形,時而造成業務承辦的困擾。
  3. 校長、負責採購之主任及主計人員,時而會因學校或公部門發生的採購弊案,心有所畏,而影響爭取經費充實或改善學校設備設施之意願。
  1. 需求計畫與預算之編列,除依既定之會議流程進行評估與議決外,「優先順序的排列」應更強化。
  2. 持續與各級機關及各級民意代表保持良好的信任關係,期能為校爭取更多資源之挹注。
  3. 除公部門的資源外,亦可朝民間社團或個人資源之爭取捐助或助學方案之辦理。
  4. 針對校長、承辦採購業務人員及主計人員,其採購業務之素養與能力,除要求程序的合法性與需求的合理性外,更能經常參加相關研習與校外參訪,增加校園環境與校舍的規劃面向與採購專業能力。

教師與行政資源

  1. 目前教師 16 人(含校長及特教巡迴班教師),共有 3 人取得碩士學位,並有 3 人正攻讀碩專班,在學歷上均有一定的能力程度。
  2. 教師教育理念正確,教學認真,均能有效配合學校積極創新。
  3. 除特教巡迴班教師及代理教師外,教師服務本校的平均年資為 10 年左右,對本學區部落文化與家長之背景,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4. 本校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均為正式且具法定資格之教師擔任,年輕有熱忱。壓力與負擔雖較大,但 EQ 能力尚夠。
  5. 本校職員均為具行政與護理專業之人員,資歷完整,配合度與和諧度佳。
  6. 處室氛圍與同仁間氣氛和諧,並能互相支援。
  1. 教師穩定教學,打造翻轉教學或特色專長教學之企圖心尚嫌不足。
  2. 有半數之教師屬非原住民族籍,在推動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核心之校本課程,以及轉型為特色民族學校有一定的難度。
  3. 學校教職員工的男女性別比例為 47.5%、 52.5%,女性員工居多。其中男性教師大都兼任行政職(含校長)。在推動部分重大議題之課程融入上,有一定的難度。
  4. 針對目前教育現場多元的補救教學方案與相關教師專業增能議題,態度較為消極。
  5. 兼任行政教師為因應多元的教改措施及翻轉教學方案,須扮演更多領導規劃與協調的角色,在整體推動上,雖有所成效,但壓力負擔大。
  1. 教師法條之修正,以及十二年國教政策及各領域綱領的調整規劃,對學校校務發展及行政教學團隊有一定的提醒與影響。
  2.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對因應少子化、確立依法轉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與民族教育校本課程之推動,是一大契機。
  3. 全校教師團隊不分彼此,願意投入執行原民會辦理之「以民族文化為核心之民族教育課程」,協同部落文化教師耆老編寫教案,並逐步學習操作,是好的轉捩機會。
  1. 各級教育主管機關,針對現有多元教改措施所進行的相關配套措施,過於繁雜,確實依定程度的加增教師負擔。
  2. 縣內教師調動不易,造成部分教師往返辛勞,在備課及創新教學的思考上,有一定的限制。
  3. 面對教師減授課、補教教學措施,以及導師費調增等政策面影響,確實影響教師願意投入兼任行政業務職(主任、組長)的意願。
  4. 學生學力測驗,經分析有逐年下滑之態勢,雖未達顯著差異,但卻需誠實面對與解決。
  1. 堅持教育本質與初衷,善盡行政與教學的責任,分層負責,相互尊重,以和為貴,營造友善文化的校園氛圍。
  2. 鼓勵教師依興趣與專長參加各項增能研習與進修課程,促成自己成為單領域或重大議題課程的種子教師。必要時,學校給予相關之福利或提報獎勵方式,來鼓勵教師投入教學研究。
  3. 配合學校課程發展願景,規畫教師增能若干組別,如「行動學習組」、「閱讀理解組」、「教學卓越組」等、透過系統性的學習規畫,讓教師從中增能、分享。
  4. 持續執行與規劃原民會專案之「以民族為化為核心之校本課程計畫」,隨時依執行、檢討與反思之情況,給予管動式的修正與調整。
  5. 加強與教師溝通投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行動參與與研究。
  6. 建議教育部或教育處能夠調增兼任行政教師主管加給,以強化教師擔任行政業務之意願。
  7. 建構並確立學校四大願景(健康、勤學、責任、分享)的橫縱軸的執行策略與教師團隊圖像。

 
  • 學校名稱:花蓮縣萬榮鄉萬榮國民小學
    • 歷史沿革:
      1. 創立於民國 12 年(西元 1923 年),原校名為「長漢教育所」,校址在現今的萬榮火車站。
      2. 民國 17 年改校名為「萬里橋教育所」。
      3. 民國 23 年遷校於現在的明利村,並改稱為「大觀教育所」。
      4. 民國 32 年在現今之森榮里設分校場,稱為「森板分教場」。
      5. 民國 34 年臺灣光復後,將大觀教育所與森板分教場合併,奉令改校名為「大觀國民學校」。
      6. 民國 35 年因洪水侵害,遷校於現址,校名改為「萬里國民學校」。
      7. 民國 57 年因國家教育政策實施國民義務 9 年教育,校名改為現在的「萬榮國民小學」,乃至現今,本校創校已屆 85 年。
    • 歷任校長:
      1. 因年代久遠,目前尚未查出首任校長之姓名。
      2. 民國 37 年 3 月花蓮縣政府核派葉李鵬先生擔任第二任校長。
      3. 後續歷任校長依序為張永堂、賴樹林、黃招德、鄧添銼、羅錦松、范靄生、張清傅、林阿良、莊漢清、張志強、李國明、胡永寶及邱忠信校長等。
      4. 民國 110 年 8 月 1 日起,花蓮縣政府聘任蘇連西校長(第 18 任)接掌本校迄今。
  • 教育名稱:萬榮國小太魯閣族( Truku )民族教育

  Truku 是太魯閣族對自己族群的稱呼,意指為「人」,故「Truku 民族教育」就是全人教育。我們重視太魯閣族學生,將學生視為完整的個體,除了統整民族教育學習內容,更顧及學生思維與操作、觀念與實踐、分工與合作、欣賞與創作的學習過程,是以充分發展學生潛能及培養完整個體為目標。

為兼顧教育之意涵與在地主體性,未來本教育學校之正式運作名稱,將以公開諮詢、徵名與徵選的方式命名另案辦理,其徵選辦法及命名儀式,於籌備期間訂之。

  • 學校所在地:

  本校位於花蓮縣萬榮鄉(以下簡稱本鄉)萬榮村(以下簡稱部落)內,與部落僅有一牆之隔,部落位居本鄉中區,在台東縱谷西側山麓,東接鳳林鎮長橋里,西依中央山脈,北以本鄉西林村及鳳林鎮鳳信里界限,南以本鄉明利村為界,部落皆為平坦地,是本鄉行政區域中心所在,轄內有享譽盛名之林田山文化園區及七彩湖等景點(詳如下列位置圖)。

    •  
        wanrong-area (1).gif

說明:圖中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旁之紅點為本校、藍點為萬榮鄉公所

 
村落地名:
      1. 依文獻資料來看,本校所在部落之地名,有阿美語的 Mariu (馬里勿)、日本語的 Maribasi (馬里巴西)及 Morisaka (摩里莎卡),以及國民政府遷台所取之萬里、萬榮等名。
      2. 除原居住在萬里溪右岸(本地人稱 Sipaw 西寶)的 Tgdaya/Pribaw (德奇塔雅)人外,本村落自 1918 至 1931 年間,計有來自 Qlapaw (克萊寶)、 Qmhiyang (馬黑洋)、 Slagu qhuning (神木)及少許 Mqslaq (思萊克)等社的太魯閣族人遷移至此。
      3. 1993 (民 82 )年,經萬榮社區發展協會進行二年之田野調查與訪談結果發現,最早期居住在萬里溪右岸(本地人稱 Sipaw 西寶)的 Tgdaya/Pribaw (德奇塔雅)人,指稱此地為 Rubas (魯巴斯)。
      4. 目前本村落之地名, Morisaka (摩里莎卡)與 Rubas (魯巴斯)均為通用名稱,而以日語之 Morisaka (摩里莎卡)為部落會議與官方之地名。
      5. 昔稱「馬里勿」” Mariu ”阿美族語,意為上坡或緩坡地,早期遷來族群為德奇塔雅群,相傳一千多年,前由陀里伏社頭目達拿魯頓為了逃避瘧疾傳染,率眾族人遷來移居,初居萬里溪兩岸山腹、緩坡地、溫泉處,至民國 3 年,日人於今林田山林場附近置一駐在所,取名為馬里勿社。
      6. 在民國 7 年到民國 20 年間,日人為方便管理令住於秀林鄉山區之太魯閣群遷來居住。民國前 1 年東線鐵路架橋於此,改稱萬里橋,隸屬鳳林支廳,至太魯閣族群移居後,以該地草萊初開,林木茂鬱,而多產於坡地上,故名「森板」(日語 Morisaka ),光復初名森板村,民國 45 年始稱今名萬榮村。
    1. wrs-1.gif著名景點:
      1. 七彩湖:

  七彩湖位於南投與花蓮交界處,六順山以北直線距離約 3 公里的中央山脈東側,行政區域屬花蓮縣萬榮鄉。七彩湖又名鹿池,據說過去常有成群的野鹿嬉戲其間。七彩湖還有另一個名稱:「七星湖」。該區位於七星崗伐木站,湖東就是林田山林場,因此林場的工作人員就以「七星」為湖名,據說是因為湖水常映夕陽,反射出七彩光芒,而起名。位於海拔二千九百公尺處的七彩湖雖深藏於高山峻嶺間,仍然吸引眾多山友不辭辛苦前往。七彩湖有大小兩湖,就如兩面清淨的鏡子。在此地紮營,領略大自然的幽美靜謐,坐擁湖畔山水的自在,欣賞夕陽黃昏美景及入夜後的滿天星辰,是人生一大樂事。

      1. 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wrs-3.gif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於 95 年度經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評定為小而美的文化館藏,總面積為 806 平方公尺,是太魯閣族及布農族的文化綜點館舍,主要的規劃設計以提供技能訓練、藝術表演、文物典藏及展示等多元服務,並設有文化展演場、文物陳列室及小型會議室等設施,是一個具有知識性、藝文性與休閒性的文化場域。

      1. 萬榮溫泉:

wrs-7.gif萬榮溫泉泉質屬於含鐵性氯化物碳酸鹽泉,是全省唯一碳酸鹽泉,水溫約攝氏 48 度,對於治療痛風、婦女病、神經麻痺等具一定療效。若想拜訪此區,建議可以聯絡當地的導遊或者熟悉此區的朋友當響導會比較安全,經過一段車程後得沿著萬里橋溪步行到營地,然後順著營地續行即可達溫泉區。萬榮溫泉的水質特別清晰,知道此溫泉的人不多,少了人為的破壞,還保持著最原始的風貌。

      1.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wrs-10.gif林田山原名「摩里沙卡」(森林的日語發音,現稱森榮),這個離花蓮市約 40 公里,隱身在中央山脈腳下,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民國 50 年代是林田山伐木的全盛時期,聚集了約 4 、 5 百戶人家,約 2,000 多人居住於此,十足是因木材而繁榮的山中城鎮。

光復後,林田的伐木數量漸漸減少,到民國 78 年就已停止伐木。曾因木材產業而盛極一時的林田山林場雖因林業政策的轉變,昔日「小上海」美譽的景況不再。不過,園區內仍保有許多當年遣留下來之特色建築與設施,如:日本式木造魚鱗黑瓦房的「日式住宅區」、運輸產地原木的「森林鐵道等等,其歷史意義與其建築語彙,為歷史紀錄不可抹滅的最佳佐證。

林田山是台灣遺留下來最完整、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無論規模或重要性,都是台灣林業開發史上重要的據點與見證。近年來,林務局推動社區林業計畫,將林業帶入社區,社區結合林業,以再造林田山為一座林業文化園區的理想努力著,試圖用另外一種的內涵方式,使沉寂已的林田山風華再現。

 

伍、計畫目標:

一、學校發展教育願景:

學校願景: 「真實」、 「忍耐」、 「慷慨」、 「憐憫」

(一)真實-不做虛偽,真誠待人。

(二)忍耐-遇到困難,持之以恆。

(三)慷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四)憐憫-悲天憫人,懂得分享。

二、學校教育發展目標:

(一)永續經營的團隊-建立周延行政制度,支援教學發展特色。

(二)溫馨和諧的校園-型塑人文關懷園地,營造合作分享環境。

(三)專業成長的教師-激發創新研究知能,落實教師專業自主。

(四)健康快樂的學生-學生第一激發潛能,適性發展有效學習。

(五)積極參與的家長-匯集社區家長資源,建立親師合作機制。

三、學校校務發展主軸

維護教育主體──學生為教育之主體,舉凡學校各項措施,皆以學生安全、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為考量,「學生第一」是學校經營之首要原則。

(二)尊重教師專業──積極建構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形塑學習型組織的校園氣氛,展現課程領導能力,發揮專業與行政效率,精進教師教學品質與效能。

創新多元學習──重視學生為學習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開啟學生多元智慧,構築多元學習平台,肯定學生多元成就;重視個別差異,兼顧適性發展;回歸人文關懷,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決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把每個孩子帶上來。

(四形塑溫馨友善校園──尊重現有校園文化,發揮高關懷、高倡導、高服務的典範領導。建構多元對話與關懷機制,促進校內、外溝通,落實輔導管教,鼓勵教師積極扮演正向管教角色,營造親師生三贏互惠的合作機制,形塑人文關懷、溫馨和諧的優質校園。

     (五發展學校特色──以課程與教學為學校發展核心,落實完整的課程教學與行政管理運作模

           式,持續以人性關懷為校園規劃理念,豐富教學場域內涵,鼓勵創新教學,激發師生創意,

           發展學校特色。

(六實踐社區共榮理想──整合社區家長與志工團隊資源,加強親師互動,引導正向參與,拓展學生學習環境,實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共榮理念,共享教育孩子的責任與喜悅。

'

陸、學校行政工作要項

(一)一般行政

《工作目標》

一:實施人性領導,強化行政效能

1、推展經營理念,建立親師共識

2、建構有效行政,強化運作機制

3、建立 e 化作業,提高作業效率

4、擴大參與層面,實施人性領導

5、建立主動觀念,提昇服務效能

    二:推動效能行政,領航世紀學校教育

1、明訂績效責任,落實計畫執行,確實檢討成效。

2、以學生為優先,尊重教師專業,行政支援服務。

3、重視溝通協調,激勵創意熱忱,展現學校特色。

4、秉持廉潔操守,強化危機處理,營造溫馨校園。

(二)教務行政-專業成長、快樂學習

《工作目標》

一、落實課程實踐發展,符應學校願景目標。

二、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確保學生學習品質。

三、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展現教師教學內涵。

四、運用知識管理機制,有效擴展智慧資本。

五、進行多元適性教學,激發學生優勢智慧。

六、引進社區特色資源,豐富學生學習題材。

七、激勵廣泛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能力。

《工作實施策略》

          1、依據課程發展規範,進行課程實踐,達成學校願景目標

          2、推動教師專業社群,規劃校本進修,提升教師專業水準

          3、提供多元輔助教具,營造資訊環境,支持教師適性教學

          4、建置知識管理系統,善用 E 化管理,鼓勵教師分享成長

           5、規劃多項教學活動,提供展能舞台,發展學生優勢智慧

           6、進行社區教室學習,結合特色環境,融入校本課程發展

 

《具體作法》

  1、尊重教師專業,落實教學正常化,重視五育發展,培養健康快樂有智慧的好學生。

2、落實正常化教學,加強學科基本能力,做好課程銜接與補救。

3、推展多元教學活動,以多樣性的活動設計活化教學內涵,激發學生多元智慧發展適性學習。

4、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發揮課程發展委員會及領域小組功能,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建立學校特色。

5、加強教師行動研究知能,鼓勵建立教學檔案資料與學生學習檔案。

 6、規劃辦理活化課程之實施,各年級全面推動英語教學,加強雙語情境教育,培養具有國際觀的學童。

 7、結合現有完善資訊設備,加強教師資訊運用能力,落實資訊融入教學,培養學生資訊能力指標,發展資訊教育特色學校。

8、強化教學研究會功能,建立學習型組織,發展學校本位進修機制;鼓勵  成立讀書會,進行主題探索,以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9、落實語文教育,加強圖書館利用教育與推動語文閱讀,實施「閱讀護照認證」活動、規劃推動班級共讀,巡迴演說及各類提升語文能力活動, 藉以擴展學生學習成就。

10、強化教師資訊能力與教學媒體運用技能,有效發展校務行政電腦化暨提  昇資訊融入教學之能力。

11、推動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與課業輔導及加強對弱勢學生關懷與輔導,落實個別 

    化教育與適性化教學。

12、落實推動科學教育,培養學生研究調查、紀錄與實驗觀察的能力與興趣,協助辦理科學教育成果發表與科學展覽。

13、培養學童語文能力,加強語文教育,辦理校內各項語文競賽,培養讀、說、寫作之優秀人才。

14、落實教學正常化,以走動式管理,協助教師專業發展與班級經營,辦理教學觀摩、分享討論及作業調閱。

15、爭取各項獎助學金及辦理攜手計畫扶助課程,以協助弱勢家庭學童安心就學,提昇學習成就。

(三)學務行政-健康活力、創意多元

《 工作目標》

一、引導學生適性展才,培育五育均衡學童。

二、建構優質訓輔措施,健全學生人格發展。

三、發展多元社團活動,推動健康促進學校。

四、推動正向輔導管教,營造友善安全環境。

 

《工作實施策略》

1、提供參與機會,設計多元學習舞台,均衡身心發展。

2、落實生活及品格教育,培養正確價值觀與學習態度。

3、經營學校特色團隊,成立多元社團,提供學生舞台。

4、落實人文關懷,強化輔導機制,掌握危機處理時效。

5、引入社會資源,關懷弱勢族群,建構支援服務體系。

《具體作法》

  1. 建立共同願景

               (1)利用校務會議、家長日宣導學務工作目標。

                (2)辦理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及建立專業溝通管道。

                (3)創造學務處與教師對話優質環境。

               (4)鼓勵親師生合作對話並落實三級輔導機制。

                  (5)加強生活、品格教育,孕育「有禮貌、守秩序、愛整潔、重安全」 的良好觀念,並落實

                  於生活中。

2、建立學習型組織

         (1)處室工作組織重新分配,強化橫向連結。

         (2)處室會議定期召開。

         (3)強化各組執行及合作能力。

     (4)配合政府推動並落實相關政策

3、推動人權法治教育建構友善校園

           (1)定期召開學生獎懲及申訴委員會,強化學生申訴管道。

            (2)培養學生守法守時及自治自律行為,定期召開座談會。

                 (3)辦理學生自治市長選舉,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公共事務。

                 (4)落實輔導與管教辦法,營造友善校園。

                 (5)發現學生優點、推行榮譽制度,獎勵學習與行為表現。

4、校園安全教育與環境

  1. 重視偶發事件與危機處理,推動「零傷害」、「零死角」、「零霸凌」防 範措施,建立完善通報系統。
  2. 加強水域安全、反霸凌、性侵、性騷與家暴等之宣導防治。
  3. 建置校園危險角落及安全防災疏散地圖,並落實演練。
  4. 規劃完善上放學路隊與家長接送區,並積極招募義工支援。

 

           5、學生活動服務學習

    1. 配合學校本位課程辦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多元創新活動。
    2. 鼓勵教師從事學生事務行動研究。

(3)落實家庭教育推動服務學習活動,實施「學習護照認證」,加強

      學生協助家事與助人服務德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之生活能力。

 (4)設計家事體驗學習認證護照及寒暑假家事學習檢核表落實執行並

 公開表揚。

6、辦理多元活動及宣導

  1. 實施學生朝會專題演說,班級專題壁報製作。
  2. 配合政策規劃環境教育、戒煙反毒、書包減重、健康體位、性別 平等教育等宣導週。
  3. 以創新作為,活化辦理校慶學校暨社區聯合運動會。
  4. 辦理品德之星楷模表揚與班級模範生選拔活動。
  1. 辦理兒童節系列創新活動,及各項體驗教學活動。
  2. 每學期辦理各項班際體育競賽活動:大隊接力、才藝飆舞、健康 操、籃球鬥牛、呼拉圈、跳繩、躲避球等。

7、引進社會資源

  1. 成立班親會,協助處理學生事務。
  2. 組織成立導護、環保、健康中心及體育器材室志工團隊。
  3. 辦理社團成果發表會、兒童才藝秀,提供學生展演舞台。
  4. 推動服務學習,辦理家事體驗闖關活動。
  5. 善用社會資源及急難基金,充分發揮急難救助,補助弱勢家庭各項經費,協助學童圓夢活動。

8、多元學生社團

  1.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多元智能,推動「一人一運動一學年一特色」,成立多樣性團隊,提供學童多元學習機會,肯定學習 成就及建立學校特色。
  2. 提供社團行政服務及建立完善資訊網絡,展現學習成效。
  3. 建立社團優質文化,辦理校際交流參訪活動,發展學校特色。
  4. 辦理週末社團及寒暑假營隊,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

 

9、推動健康促進學校

  1. 落實教師及學生體適能測驗及健康觀念的宣導。
  2. 強化衛生保健活動,辦理視力及潔牙保健等活動,建立學童良好衛生習慣:視力檢查、牙齒檢查矯正、生理講座、青春期講 座,宣導衛生常識及疾病預防等知能。
  3. 配合綠色校園,實施環境教育,辦理資源回收及節能減碳並融入教學活動。
  4. 推動體適能認證,辦理各項體育活動及假期營隊,鍛鍊學童基本體能,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
  5. 辦理資源回收、垃圾分類,融入教學課程,推行各項競賽活動。

(四)總務行政-支援教學、服務師生

《 工作目標》

一、規劃優質校園,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增進學習效能

二、堅持廉潔操守,強化採購專業知能,依法辦理招標作業。 三、落實全面品質管理,落實「主動服務、支援教學」。

《工作實施策略》

1、活化校舍安全空間,充實教學設備,增進學習效能。

2、營造永續綠色校園,加強美化綠化,彰顯境教功能。

3、嫻熟法令規章,落實採購法精神,公開辦理招標作業。

4、執行工程檢核,加強安全督導作業,確保工程品質。

5、校舍土地財產管理,建立檢修機制,建置安全校園。。

(五)輔導行政-深耕教育、活化生命

《 工作目標》

一、強化輔導專業知能,建立完善適性輔導機制網絡。

二、關懷弱勢學生學習,強化補救教學帶好每位學生。

三、結合教訓輔三合一,激勵教師輔導專業知能成長。

四、落實行動關懷服務,親師合作展現生命特教輔導。

五、強化中輟預防機制,積極介入輔導營造友善校園。

          《工作實施策略》

1、落實輔導三級預防工作機制,增進輔導工作成效,健全身心發展。

2、強化學生個別化適性化輔導,培養主動探索與獨立自主的能力。

3、辦理教師輔導知能成長,深耕班級經營效能,規劃創意展能課程。

4、推動親職教育活動,藉由對話、分享與成長,強化家庭教育功能。

5、設置無礙學習環境,落實融合教育,關心弱勢學童,彰顯公平正義。

6、加強兩性平等教育與生命關懷體驗課程,強化學生身心零健康。

7、鼓勵家長參與,統整社區資源,建立義工組織,協助學校發展。

 

      《具體作法》

  1. 建立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基本輔導資料簿,了解每一位學生家庭狀況生長 背景、父母工作性質、生活作息、興趣嗜好、居家環境、交友情況。
  2. 規劃辦理學校本位輔導知能研習,期使本校每一位教師均具備基礎輔導知能與技巧。不定期提供本校教師輔導方面訊息,建立教師輔導資訊檔案。
  1. 鼓勵教師利用假日參加輔導研習或參與教育機構之輔導學分進修。
  2. 辦理認輔制度,每學期召開各案研討會,協助關懷行為偏差之學童。
  3. 辦理【班親會】活動,提供親師溝通管道,增進家長對學校教育之認識及 交換教養孩子經驗,促進親師管教孩子之一致性。
  4. 利用學校彈性課程舉辦關懷弱勢之旅、兩性平等講座,協助學童建立正確 之生命價值觀、兩性互尊互重互信觀念。
  5. 辦理【特教宣導月】,藉由體驗活動了解特殊學童之不便,進而發揮同理 心去關心協助需要幫助之特殊同伴。
  6. 定期為身心障礙學童申請各項補助或專業治療、申請輔具。
  7. 設置本校無障礙空間,包括殘障廁所、手扶梯、導盲磚、斜坡道等。
  8. 辦理親職教育系列講座, 增進家長及社區民眾與學校之凝聚力,加強親子關係、家庭氣氛,並進而 建立正確管教孩子觀念及方法。
  9. 利用學校與社區聯合運動大會,辦理民眾趣味競賽,聯絡社區與學校情 誼,促進學校社區化。
  10. 利用兒童朝會時間,加強生活教育、生活輔導,並適時獎勵表現優良學 童,鼓舞全校學生見賢思齊。提昇初級預防之輔導功能。

   

  

 

柒、執行內容

目標

實施策略

執    行    措    施

承辦

單位

實施學年度

110

111

112

113

114

實施人性領導強化行政效能

一、推展經營理念,建立親師共識

1.進行學校經營理念論述與座談

各處室

 

2.辦理經營理念及校務發展說明會

各處室

3.定期發行富源刊物加強理念宣導

各處室

二、建構有效行政,強化運作機制

1.處室擬訂年度工作計畫及各學期

行事曆

各處室

2.定期召開處室會議及擴大行政會

各處室

3.訂定行政績效評核制度

各處室

4.落實各項會議決議執行列管

各處室

三、建立 e 化作業,提高作業效率

1.建置學校各單位組織網頁平台

各處室

2.建立行政標準作業程序系統

教務處

3.發展校務意見及會議決議列管

教務處

4.建立行政資料庫及 e 化公用平台

教務處

四、擴大參與層面,實施人性領導

1.建立校務發展推動各項機制

教務處

2.建立各項會議人員參與機制

各處室

3.定期辦理親師及員工聯誼活動

人事室

五、建立主動觀念,提昇服務效能

1.力行走動管理,主動協助親師解

決問題。

各處室

2.建立家長回饋機制,適時回應家

長需求。

各處室

3.建立親師溝通管道,加強親師溝

通觀念。

各處室

推動效

一、明訂績效責任,落實計畫執

1.研訂學校各項會議運作辦法

各處室

 

能行政領航世紀學校

行,確實檢討成效

2.發展會議決議追蹤列管機制

各處室

3.建立會議議事規範

各處室

4.訂定行政績效評核制度

各處室

二、建立行政組織與運作機制

1.各處室擬訂各年度工作計畫目標

及各學期行事曆

各處室

2.健全組織編制,依學校需求與教

師意願分派行政職務

各處室

3.依法令成立各項工作推行委員會

及工作小組

各處室

4.落實教學正常化建立巡堂機制

各處室

5.貫徹常態編班政策,研訂教師職

務選填分派辦法

教務處

6.籌組與運作校慶籌備委員會

各處室

落實課程實踐發展

一、依據課程發展規 範,進行課程實踐

1.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課程領域

小組。

教務處

2.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辦理成果發

表。

教務處

3.辦理學校本位課程銜接檢核計畫

教務處

4.進行課程計畫撰寫、審查與執行。

教務處

5.進行課程評鑑、教師教學檔案及

同儕評鑑。

教務處

6.辦理教科書審定選用及教科書使

用評鑑。

教務處

 

符應學校願景目標

7.發展多元學習評量模式、高層次紙筆測驗、運用雙向細目表及試

題分析。

教務處

二、轉化能力指標

1.辦理能力指標轉化研習與工作坊

教務處

2.發展各領域能力指標轉化模式

教務處

3.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年級指標

教務處

三、建置課程發展資源系統

1.建立社區課程資源網頁與資料庫

教務處

2.架設學校課程發展知識分享網頁

教務處

3.建立課程專家學者諮詢系統

教務處

3.定期辦理親師及員工聯誼活動

人事室

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確保學生學習品質

一、發展教師專業知能

1.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及教師學

習社群。

教務處

2.擬訂教師專業知能成長年度計畫

暨教師進修研習工作計畫

教務處

3.激勵教師進行教學行動研究及申

請專案社群

教務處

4.激勵教師專業評鑑發展。

教務處

二、推動教學專業發展評鑑

1.成立教學診斷小組

教務處

2.推動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

教務處

3.辦理領域教學觀摩及同儕視導

教務處

4.申請教學輔導團成長研習輔導

教務處

三、運用團隊學習,改進教學措施

1.成立教師學習團隊

教務處

2.訂定教師教學行動研究獎勵辦法

教務處

3.辦理教學研究會及教學觀摩

教務處

4.建置教師教學檔案與班級網頁

教務處

 

四、推動教學創新快樂有效學習

1.建構活動課程精進多元教學評量

教務處

2.發展各議題融入教學活動課程

教務處

3.運用活化課程發展社團活動

教務處

4.發展資訊融入教學雲端典範學校

教務處

五、建立評鑑回饋機制

1.優良領域教學計畫成果發表

教務處

2.發展學校本位教師評鑑機制

教務處

優 質 教 學 資 源 展現教 學 內 涵

一、充實建置完善教學設備

1.建置更新班級電腦設備

教務處

總務處

2.改善資訊車建置班級單槍及公播

系統。

教務處

總務處

3.增設班級結合資訊設置定址播音

系統

教務處

總務處

4.整建改設圖書館、充實圖書設備

教務處

總務處

5.增設班級教室電腦白板設備

教務處

  

  

6.推展班級雲端典範未來學校

教務處

二、營造資訊學習環境

1.建構教學平台資源網。

教務處

2.更新維護學校網頁及班級網頁。

教務處

3.設置雙語教學情境及學習廊道

教務處

發展多元適性教學激發現學

一、以學生為主體,身心均衡發展

1.辦理多元活動與體驗學習、競賽

教務處

2.辦理課後照顧班、攜手計畫

教務處

3.關懷弱勢落實推動補救教學

教務處

4.資優發展與特殊教育均衡發展

教務處

5.辦理各項藝文活動與競賽

教務處

二、加強語文能力,深耕語文教學活動

1.擬訂加強語文能力發展計畫

教務處

2.一年級注音符號評量闖關活動

各處室

3.推動讀經教育活動

教務處

4.辦理說故事系列活動

教務處

5.推動全校身教式閱讀活動

教務處

 6.每周辦理語文認證活動

  教務處

 

生優勢智慧

7.重視多元文化發展鄉土母語教學

教務處

8.規畫晨間共讀與讀報教學活動

教務處

9.推動喜悅閱讀獎勵表揚績優學生

教務處

10.出版富源語文成果發表刊物

教務處

11.定期辦理作業抽查作文檢核

教務處

12.辦理才藝誰來挑戰擂台

教務處

學務處

13.規劃設置土城藝文廊道

教務處

三、配合課程教學,提

供展演舞台

1.辦理藝文展覽與學習成果發表

教務處

2.選拔優秀作品指導培訓送展參賽

各處室

3.規畫晨間與課間活動才藝展演

學務處

四、關懷弱勢,落實公平正義

1.結合社會資源落實弱勢課後照顧

各處室

2.開辦補救教學、攜手計畫與課後照顧班

3.開辦棒球隊夜間課輔班

教務處

輔導處

建構優質訓輔措施建全學生人格

一、合宜訓導體制,協助學生成長

1.研訂學校教師訓輔工作手冊

各處室

2.辦理研習成長,落實教育宣導,

增進教師輔導知

輔導處

3.實施榮譽制度表彰富源好兒童

教務處

輔導處

4.推展學生成長團體輔導活動

輔導處

二、推動人權法治教育建構友善校

1.落實輔導與管教辦法,以「愛」、「尊重」、「包容」深耕班級經營

全體教師

2.辦理學生自治市幹部選舉,與校長有約,強化公共事物參與

訓育組

3.辦理地方法院、鄉公所、議會、警政機關教學參訪

訓育組

三、強化危機處理能 力,建立通報機制

1.推行校園「零傷害」、「零死角」、「零霸凌」運動。

各處室

2.加強水域安全、反霸凌、性侵、

性騷與家暴等之防治教育

訓育組

3.建置校園危險角落及安全防災疏

散地圖

訓育組

總務處

 

4.每學期規劃防災防震交通等逃生

安全演練。

訓育組

5.建置安全上放學通道及家長接送

區規劃

訓育組

四、強化生活教育,培養優質兒童

1.推動品格教育,省思與實踐中心

德目,建立正確核心價值

訓育組

2.實施新生入學迎新活動

教務處

3.成立學生愛校服務隊

訓育組

4.辦理認識師長及敬師活動

訓育組

5.召開班會選拔品德之星表揚

訓育組

發展多元社團活動推動健康促進學校

一、學生活動服務學習

1.推動「服務學習護照」認證活動

訓育組

2.推動「家事體驗學習護照」認證

暨闖關活動

訓育組

3.寒暑假「親子家事體驗學習」檢

核活動暨表揚

訓育組

4.辦理社區環境服務打掃活動

訓育組

二、以學生學習為中 心,規畫多元創新活動

1.辦理課間才藝展能秀活動

學務處

2.校外體育場館體驗學習

訓育組

3.藝文領域特色學校交流體驗

教務處

4.配合節慶及政策宣導辦理系列活

各處室

5.邀請績優藝文團體、傑出團隊典

範、人事

各處室

三、扶植績優社團發展學校特色

1.積極推動排笛培訓、參與展演

教務處

2.推展直笛、鼓陣、排笛團隊

教務處

3.成立棒球隊,發展田徑特色

訓育組

4.建立少棒隊後勤支援永續發展

訓育組

5.週末、假日開辦多元社團,提供

學習舞台

訓育組

四、增進體適能養成良好健康運動

1.推展健康五蔬果,建立均衡飲食

訓育組

2.積極推動150 運動好習慣

訓育組

3.推動「富源路跑」活動

訓育組

 

習慣

4.加強潔牙、視力保健與衛生習慣

訓育組

5.辦理各項體育活動競賽

訓育組

規劃優質校園營造良好學習環境

一、活化校舍空間使用營造安全環境校園

1.有效規劃運用班級及專科教室

總務處

2.建立校園場地設施租借使用辦法

總務處

3.運動場綜合球場鋪面龜裂整修

總務處

4.加強走廊柱面安裝防撞條

總務處

  5.運動場紅土改設 PU 跑道

總務處

  

  6.

二、規劃安全空間,強化安全零死角防護檢核

1.加強校舍空間及建築物安全檢查

總務處

2.教室大樓校舍構安全耐震詳評鑑定

總務處

3.校舍結構安全耐震詳評鑑定

總務處

4.樓梯間增設安全防護網

總務處

5.各樓梯止滑銅條檢修更新

總務處

6.教室門扇更新暨保全防護

總務處

7.消防安全設備檢修更新

總務處

三、充實教學設備改善教學環境

1.增設遊樂器材工程

總務處

2.增設更新飲水機設備

總務處

3.學生老舊課桌椅更新

總務處

4.教室設置安裝單槍投影機、電動

螢幕

總務處

5.大型事務機器更新與租賃

總務處

6.充實學生閱讀及教師專業圖書設

總務處

7.建置全校班級行政網路電話系統

總務處

8.全校定址播音系統改設

總務處

9.會議室及教師用辦公桌椅更新

總務處

10.增設民族文化教學場域

總務處

 

12.設置三語全環境學習情境教室

總務處

13.規劃設置學校語文詩詞、英文字句學習情境

總務處

14.規劃增進國際視野情境學習環

總務處

15.教室安裝遮陽設備

總務處

四、校舍建築修改建, 揮境教功能

1.教學大樓校舍屋頂防水防漏修改建

總務處

2.教學大樓廁所修改建工程

總務處

3. 教學大樓校舍安全結構補強

總務處

4.電腦教室教學電腦更新

總務處

5.

總務處

6.教學大樓走廊天花板美化工程

總務處

7.改善無障礙設施設備工程

總務處

8.遊樂器材設施改善工程

總務處

9.教師辦公室桌椅設備改善工程

總務處

11.變電箱設施線路改善工程

12.教師宿舍修繕工程

總務處

13.教育部補助偏遠地區學校及非山非市學校教育設施設備工程

總務處

14.音響設施及機櫃採購

總務處

15.遊樂器材設施更新案

總務處

16.電力系統改善工程

總務處

17.運動場跑道更新及排水系統改善工程

總務處

18.校門口至廚房前路面修繕

總務處

 

19.活動中心廁所防水防漏改善工程

總務處

五、營造永續環境美化綠化校園

1.落實節能減碳及資源回收專案

總務處

2.整合校園生態環境闢建教學廊道

總務處

3.落實校園樹木植栽褐根病防治

總務處

4.景觀水親水棲地

總務處

5.規劃校門入口意象

總務處

六、匯聚社會資源協助校務發展

1.結合社區資源延伸教學場域

教導處

2.健全家長會組織與功能,發展伙

伴關係,支援服務學校。

教導處

3.成立校友會組織,強化學校支援

系統,再創百年風華。

教導處

4.成立退休教職員聯誼會,攜手同

心風華再現。

教導處

親師合作共築健康快樂人

一、增進輔導專業知能

1.建立輔導專業人員資料庫

輔導室

2.辦理教師專業知能研討對話分享

輔導室

3.落實輔導三級預防工作機制

輔導室

4.爭取社工人員、心理師編制

輔導

4.激勵輔導人力轉任輔導專任教師

輔導室

二、親師合作關懷弱勢學習輔導

1.培訓志工媽媽進行各科補救教學

與輔導

輔導室

2.培訓說故事家長協助班級活動

輔導室

3.強化資源班教學輔導功能

輔導室

4.落實辦理 IEP 個案研討輔導

輔導室

5.加強適性、個別、多元化教學

輔導室

三、設置無

1.加強特教生交通車接送照顧

輔導室

 

文關懷願景

障礙學習環境

2.充實特教搬教學環境設備器材

輔導室

3.設置感覺統合教室充實設備

輔導室

4.全面檢視無障礙空間設置的完善

與機能

輔導室

總務處

5.招募志工,協助關懷服務

教導處

四、推動親職教育強化家庭功能

1.辦理多元親職教育講座,強化父

母效能

輔導處

2.實施家庭訪問,促進親師合作

輔導處

3.設置親職專線提供咨詢服務

輔導處

4.定期招開輔導會議提供有效輔導

策略

輔導處

5.每學期舉辦班親會促進親師懇談

輔導處

6.每學年辦理一年級新生家長座談

及入學輔導

輔導處

7.辦理一年級新生入學闖關,親師

迎新活動

輔導處

捌、實施期程

本計畫字 110 學年度起至 114學年度止,執行五年,各項工作辦理時程如上表所列。

玖、經費來源

     一、本計畫所列經費依花蓮縣政府教育處核定編列經費或專案申請補助款實施之。 

     二、家長委員會捐助經費。

     三、爭取中央補助專款或地方民意代表撥發配合補助活動、建設經費。

拾、預期成效

     一、領導與行政管理:

1、強化各處室年度計畫及自我評鑑考核事項,落實計畫執行。

2、行政決策民主化,行政業務適度授權、廣納建言、多元參與。

3、建立校務行政制度化、標準化、資訊化作業流程,提升行政效率效能。

4、建立學校行政部門、家長會、教師會之共識,以學校願景為目標,同心協力共謀學校之發

   展。

5、建立主動服務觀念,積極解決問題,建立行政新形象。

  二、課程與教學:

1、組成教師協同教學團隊,分享教學經驗與學術成果。

2、提升教師專業熱忱,發展改進教學措施。

3、教師參與文化回應教學,提昇教師民族文化教學能力。

4、落實學校民族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核心能力。

5、提昇教師課程發展能力,致力於創新教學。

6、實施學校特色課程(民族教育)研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7、激勵教師創新思考能力,發展教材教法。

     三、學生學習

 1、增設多元社團,實施多元教學活動,提供學生舞台,開展學生多元智慧。

 2、體驗學習和生活相結合,增進兒童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惜福、尊重包容。

 3、養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與態度,提升語文基本能力,厚植終身學習能量。

 4、建立學生積極人生觀,力行實踐品格力,建立尊重生命及性別平等觀念。

 5、落實民族文化教育與社團活動特色,培育充滿人文素養未來公民,展現校學校特色。

 6、藉由體驗學習闖關活動,養成愛家愛校、服務助人美德,展現全人特質。

     四、家長與社區

 1、提升家長認同感、信任度,家長歡喜來助學,協助各項教學與活動之推展。

 2、建立家長社區人才庫系統,有效引導參與校務發展。

 3、與社區建立良好關係,協助創新社區整體文化。

 4、暢通親、師、生、行政溝通管道,適時提供溫馨服務。

 5、親師生共築萬榮美好願景,培育五育均衡的太魯閣好兒童。

      五、學校環境

 1、逐年修建校舍及充實各項設備,提供優質學習環境,提升教學品質。

 2、依據校園環境建置合宜教學環境,提供體驗與尊重的潛在課程。

 3、結合地方環境特色,改善校門意象,營造富涵民族文化氣息之環境。

 4、教學環境改善,校舍空間活化,達成綠色學校永續校園,孩子喜愛上學。

拾壹、考核評估

  • 學校校務發展計畫,均納入年度工作計畫執行,並於每年年度計畫執行完竣後評估,檢討得失,

以為下年度執行之參考。

       二、成立校務發展計畫自我評鑑委員會,成員包括校長、行政主管代表、教師會代表、學年代表、

    職工代表及家長會代表及邀請專家學者。

三、訂定自我評鑑的方式及程序:採取定期資料整理、現場觀察、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並訂定每

年自我評鑑期

  四、自我評鑑回饋與改善:分析、解釋自我評鑑所得資料,並依據自我評鑑缺失擬定改善策略。

  五、定期公布校務發展計畫自我評鑑報告:自我評鑑完成後公布於學校網站,並提相關會議報告檢討。

       六、擬定具體校務發展計畫評鑑檢核表,依年度及工作重點、目標,定期追蹤改善成效,使能有效達

          成計劃目標與預期效益

    拾貳、本校務發展計畫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布實施,修正時亦同。

 

 

 

 

 

 

:::

行動 QR Code

https%3A%2F%2Fwww.wlops.hlc.edu.tw%2Fmodules%2Ftadnews%2Fpage.php%3Fncsn%3D2%26nsn%3D437

計數器

今天: 396396396
昨天: 1191119111911191
本週: 2076207620762076
本月: 2482324823248232482324823
總計: 524477524477524477524477524477524477
平均: 3163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