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小校徽

萬榮校徽 / 2019-08-06 / 點閱數: 1623

校訓:敬天、惜地、愛人

 

敬天:自然萬物的取得源自於祖靈 utux的賜予與守護,抱持知足感恩的心。

惜地:愛惜自然資源,勿濫墾、濫伐,善用傳統土地耕作方式,避免過度使用。

愛人:教育孩子社會規範與生活知識,成為有能力照顧需要幫助的人。

 

 

(一) 【真實】( balay ):

太魯閣族傳統內在精神,真實是最主要的體現,做一個真正的人,並成為真正太魯閣族人。

讓全體師生在所有校務推動下,以真誠、真情、真理、真性的精神及信念,相互學習並貢獻所長,以團隊目標為導向。

 

(二) 【忍耐】( knrmun ):

太魯閣族承諾遵守 gaya規範,藉由忍耐自我審查個人內心物質慾望,維持傳統社會秩序與生活規範。

讓全體師生共同認可及遵守規範,維持公平、公正的生活秩序,達到和樂共榮的校園環境。

 

(三) 【慷慨】( mhuway ):

太魯閣族傳統社會遵循 gaya,以不同功能組成部落家族團體,以共享、共祭、共狩獵維護部落組織。

讓全體師生打造生態共存、文化共有、師生共享、校園共治的理念,形成多元學習環境,展現 Truku注重分享的良好品格。

 

(四) 【憐愛】( gnaalu ):

太魯閣族傳統社會常有憐愛的表現,對人的疼惜與友愛,對物的愛惜,對上天的感謝,也唯存有愛心,乃受人頌讚。

讓全體師生,共同營造有愛的教學場域以及相互扶持與接納,表現愛人如己之真諦。

 

 
   
 

祖靈之眼 utux

 

 

Utux祖靈之眼

示意圖

示意圖之概念: Utux跟祖靈之眼,是超脫於世俗的,因此祂處於之外——察看與監視,亦即,警惕著我們必須要恪守這四個基本規訓,因為,總有 utux 與 dowriqutuxgaqmitaniqmlahangsunan.

 

我嘗試的釋義太魯閣族傳統行為規範(僅為分享我的見解)

此乃回到傳統生活價值觀來思考,老人家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教導自己的孩子,應要遵守哪些生活的規範。從理解與細嚼 Truku語背後的真諦,予以漢語來闡釋後列點校規之行為規範。

靈(utux)與規訓(gaya)為至高、至善的精神層次,指導了 Truku 人的生活行為,以符敬天、惜地、愛人的信仰與準則,是而詮釋為四個規範, balay 、 mhuway 、 knrmun 、 gnnalu 。回到教育場域,老師教導學生,乃授與學生了解身為 Truku 人的驕傲與 Truku 人的價值。因此,教育的現場除了學校場域,也包含了社區、部落,畢竟,師者所傳授之,非封閉於教室內,而且所授與的是帶得走的知識,構連了部落與社會,畢竟傳授太魯閣民族教育,是生活上的知識。是以,我們期待學生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乃期待成為一個理解與內化這四個規訓與準則的 Truku 孩子。

 

Balay——指涉了真實、公平、肯認之意,也意味著誠實,傳統社會的 RudanTruku(老人家),常教導孩子要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不偷不搶,不說謊,如果偷了將會受到報應和咒詛,如果搶了,將會受人唾棄,如果說謊了,將不被信任跟排擠,如是之人,將猶如腐爛的果子,整個身心靈不再受上天的祝福與眷顧,便成了一個 seejiqempsburaw 。

 

mhuway——指涉了分享、慷慨,凸顯了一個人的品格,其後設隱喻( metaphor)的意義,則有意指敬老、謙卑之意,也有欲速則不達的另外涵義[1]。因此, mhuway 涉及了人與人與靈與人之間,例如能夠使傷口或病情復原的,是上天的力量, Truku 話語裡有所謂的 utuxtminun ,因而使其傷口再恢復的是上天, Truku 人也感恩上天的恩寵。是以延伸的學校規訓,對他人注重分享,表現美好品格;擁有謙卑敬老的心,遵從長輩的教誨;細心做事,完成目標。

 

Knrmun——指涉忍耐、努力之意,在 Truku的傳統社會裡,這個字的出現,常常見於狩獵與馘首的對話、紋面的對話以及處於傷痛的對話等等鼓勵、勉勵之對話。依此延伸之意義,是以培養 Truku的孩子學習堅忍不拔之精神,通過某一階段的努力,將會跨越了一個階段,俗話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此意乃學習一個知識的普遍常識。於 Truku 的話語則言,在獲得獵物時,常常會說, mangalda (可以解釋為拿到了、獲得了), mangal 本身也是一個多義詞,單以此作為比喻,我們要獲得一個獵物或者學得的知識,必須經過努力,忍耐遭遇的詰問,當跨越及獲得了的將會屬於自己的。另外的說法,常說一個人 knrmunbalay ,可以是一個英雄的表徵,以校園場域的話語來說,似乎也可以指稱“模範生”的弦外之意,成為仿效的目標。

 

Gnaalu——有憐愛之意。 Gnaalu可視為一個至高的精神層次,畢竟我們對愛的理解,似乎有一個完全包容與接納之心,回到當代,似乎也呼應了所謂的多元文化或多元文化教育,其涉及的廣度與深度,有時是我們無以文字與言語化約而之,而須回到它的實質面,乃在於人與人跟人與自然之間的接觸以及現象的發生,方能了解我們對愛的真諦,因此它是一個指導原則,一種真善美的價值觀,因此這是一個所追求標的。 Truku的傳統社會,也有很多愛的現象可循,比如接納養子女、鄰居間的施捨或相互幫助,還有換工(smbaruxnismtuku)的表現,這些現象所表現的精神,可視為一個部落的整體發展,共生共存共有之至高價值與觀念。因此,譬如你對人的 gnaalu ,反饋的則是他人的對你 mhuway bi 的讚賞。是以, Gnaalu ,在 Truku 的傳統社會裡,似乎也發揮與呼應了所謂“愛人如己”之真諦。

 

理論基礎參考

批判教育學學者 H. Giroux曾對批判教育學重新定義為:

「將教育學理解為一組文本的、言語的、視覺的實踐結構,以投入人們瞭解自己的過程,以及他/她們投入他人和其環境的方式。它也認知到符號的表徵發生在文化生產的不同領域之中,而生產文化的社會中存在許多競爭性和不平等的權力關係。而教學作為一種文化生產的形式,正與知識、慾望、價值觀、社會實踐的組織和建構有關。在這個勝敗關頭,必須發展一種教育學的概念足以對抗主流的符號生產模式。教育學作為一 種文化的實踐,以 Roger Simon 的話來說,就是要投入對抗、重塑這些不同形式的影像、文本、說話、動作的建構和呈現,並造成意義的生產,以告知文化工作者、教師和學生,她/他們個人和集體的未來(Giroux, 1992, 3)。」

 

隨著 Giroux 這段向文化政治轉向的宣稱,在 1990 年代的今天,批判教育學出現越來越多跨越學科的學者。如 Lankshear 、 McLaren 藉著後現代社會理論來 進行識字能力(literacy)的分析;Patti Lather 結合了後現代主義和女性主義的理 論。未來,批判的讀寫能力以及媒體的讀寫能力將是重要的新方向,在學校教育的改革中將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McLaren, 1994)。而在批判教育學傳統底下的學者,為了因應此時代潮流的轉變,紛紛從事理論轉型的工作,進而生產出形形色色的相關詞彙:如 Giroux (1992)的「邊界教育學」(border pedagogy)、 McLaren (2000)的「革命改造教育學」(revolutionary pedagogy)、 bell hooks (1994)的「投入式教育學」(engaged pedagogy)等。不管名稱為何,基本上,它們都同意批判教育學的理念:將教育視為一種增益權能(empowerment)的催化劑,並希望透過此一途徑達成社會的整體轉化。

(參閱www.nhu.edu.tw/~yuhsuan/critical%20pedagogy.pdf.pdf, 20190222引用)

 

扼要指出上述觀點,再由批判教育學曾指出破除與揭露學校是一個再製社會差異、種族及階級的國家機器,忽略與缺乏了一個主體學習的主體經驗與背景,依此,再製理論(如法國社會學家 Bourdieu所說的文化再製理論)脫除一般學術上的討論,我認為批判教育學的理念所謂的 empowerment,似乎也呼應萬榮太魯閣民族教育小學,我們要賦予孩子怎樣的教育價值,我們意識了再製一個民族文化的重生,肯認了 gaya 校規成了我們校園生活的準則。又者,這種再製,是一種實踐的過程,猶如我們設計了民族課程教案內容,仍要繼續對話,而對話的過程,則又是達至視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 的主要路徑。

 

理解 Gaya傳統規範的觀點

黃崇浩(2007:42-45)觀點,由部落族人對自己部落社會失序的批評,也藉由 gaya 與 utux 的關係來理解, gaya 的核心是生產和諧的知續,人必須藉由遵守具生產力的耆老(karirudan)所說的 gaya ,以保持與反生產力的 utux 世界的隔離及影響。所以,太魯閣族人透過遵守傳統 gaya 規範,遵守承諾(kari)的「言行合一」,傳統社會文化才會有機會再進入恢復秩序的過程與路徑。太魯閣族傳統生活規範 GAYA 是單純的敬天、惜地、愛人之生活態度,藉由祖靈的信仰與耆老的話語深植在尊重傳統文化的族人心中。信守承諾、謙卑待人、憐憫待人,內在精神 Balay 真實、 knrumun 忍耐、 mhuway 慷慨、 gnaalu 憐憫,才有符合「有紋面資格」的標準。

旮日羿‧吉宏(2011:33-34)Gaya一詞並不僅指 pusu bi kari(根本的話語),還涵蓋了更深更廣的領域。 gaya 是經過 powda(牲祭儀式)、 smapuh(傳統醫療)、 mkanhadur(馘首祭)、 maduk(狩獵)、 tminun(編織)等生活經驗與身體實踐逐步內化的個人意志,所以當族人談到 gaya 的細節時,通常是以 lala bi knlgan(複雜的知識、步驟)來指涉 gaya 的多元滲透範疇。包括自然現象、紋面習俗、農耕祭儀、命名習慣、結婚與生育習俗,以及喪葬禮俗等規範傳統社會在日常生活中的運行。換言之, gaya 具體現於人與祖先、人與社會環境、人與自然環境間的互動關係法則。 gaya 是人做的,這個作用就是要人拿出自己的良心,人如果沒有良心,再多的青山、溪流也是沒用的。(2001 年,許通益)

校規要點(範例)
 
祖先與人、人與人:
  1. 遵守秩序,不破壞秩序。
  2. 尊敬師長,聽從師長的指導及教誨。
  3. 遵從師長糾正,有禮貌、虛心受教。
  4. 謙卑待人,慷慨待人,憐憫待人。
  5. 勤勉學習,成為有用之人。
  6. 友愛同學,互相合作,尊重他人。
  7. 尊重不同族群及性別平等,不歧視他人。
  8. 信守承諾,不說謊。凡是忍耐,不輕易放棄。
  9. 維護安全,不作危險行為。
人與大自然:

 

  1. 愛護與整潔生活環境,不製造髒亂。
  2. 愛護自然萬物,不隨意傷害動植物,愛惜生命。
  3. 愛護公物,不破壞公共設施,愛惜土地。
  4. 珍惜糧食,不隨意浪費,愛惜食物。
  5. 遵守太魯閣族傳統之行為規範,與大自然共存、共生。

[1]欲速則不達的另外涵義則指,做事情除了勤快也要細心,也指涉一個人的傷口或者病情,慢慢恢復的慰問語。

 

 

img

 

:::

行動 QR Code

https%3A%2F%2Fwww.wlops.hlc.edu.tw%2Fmodules%2Ftadnews%2Fpage.php%3Fncsn%3D16%26nsn%3D27

計數器

今天: 273273273
昨天: 618618618
本週: 2857285728572857
本月: 1862818628186281862818628
總計: 518282518282518282518282518282518282
平均: 314314314